检索条件:
"关键词=体用论"- 论陈确对宋儒性论的批判获取全文在线阅读
- 1
- 出 处:《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34-40,共7页
- 作 者:刘龙
- 摘 要:尽管陈确的性论及其对宋儒性论的批判有继承自明代心学的面向,但是“成性说”的提出标志着陈确对人性的言说与宋明理学体用论的论性模式分道扬镳。言性模式的转变使得陈确对宋儒的性论有所误读;同时,在抛弃掉体用论的言性模式之后,陈确...
- 关 键 词:陈确 理学 体用论 性论
- 下载次数:1 在线阅读:3
- 中国哲学中的体用义获取全文在线阅读
- 2
- 出 处:《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5期36-45,共10页
- 作 者:蔡振丰
- 摘 要:体用论在中国哲学中运用甚广,是儒、释、道三家共同使用的思想范畴,然体用这对范畴在传统的哲学文献中仍有不同的指义。为了清楚地了解体用论的渊源及使用,现简要梳理哲学史上重要学者对"体用"范畴的使用,并考察其中有何不同的强调与...
- 关 键 词:中国哲学 体用论 王弼 朱熹 方以智
- 下载次数:9 在线阅读:11
- “民主仁学”论获取全文在线阅读
- 3
- 出 处:《衡水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44-53,共10页
- 作 者:吴光
- 摘 要:吴光先生首倡“民主仁学”。“民主仁学”是新体新用的新儒学形态。其体用论是“民主仁爱为体,礼法科技为用”,其文化观是“多元和谐”文化观,其核心价值观是以“仁”为根本之道、以“义礼信和敬”为常用大德的“一道五德”价值观。“民...
- 关 键 词:吴光 民主仁学 体用论 多元和谐 一道五德 民主仁政
- 下载次数:1 在线阅读:7
- “马魂中体西用”与文化体用问题纵横谈——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方克立教授获取全文在线阅读
- 4
- 出 处:《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7年第5期18-33,共16页
- 作 者:张小平 杨俊峰
- 摘 要:方克立教授提出“马魂中体西用”论已经有11年了,在学术界产生了相当热烈的反响,有关评论和讨论文章已超过150篇。作为一种文化创新理论,它回答的是百年中国文化发展道路,中、西、马的关系,文化体用论的范式创新,当代中国的主导...
- 关 键 词:中国社会科学院 文化创新 学部委员 中体西用 方克立 体用论 教授 意识形态领域
- 下载次数:17 在线阅读:21
- 体用论与传统儒家形而上学获取全文在线阅读
- 5
- 出 处:《哲学研究》 中国人文科学核心期刊要览 2016年第7期40-47,共8页
- 作 者:沈顺福
-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比较视野下的儒家哲学基本问题研究”(编号15BZX052)的阶段性成果.
- 摘 要:中国早期哲学思维方式属于本源论模式,具有形象化特征,欠缺思辨性。佛教将万物视为相、用,以为其体或为心、或为空等,表现出哲学思辨模式。宋明儒家吸收了这种抽象化思辨模式,其代表之一为朱熹。朱熹以体用论为思维方式,将万物之理视...
- 关 键 词:朱熹 体用论 本源论 思辨哲学
- 下载次数:17 在线阅读:9
- 主持人语获取全文在线阅读
- 6
- 出 处:《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1-,共1页
- 作 者:李承贵
- 摘 要:<正>心学思想不仅是陆王之后才有之,更不是局限于阳明及其后学范域之内,对于中国哲学而言,它不仅是一个悠久的思想传统,而且自成体系、影响深广。彭彦华编审的大作正就此问题进行了阐述与论证。她从目的、内容与方法三方面加以展开,...
- 关 键 词:心学思想 阳明学 体用论 彦华 中国哲学 学范 中国文化 邹元标 思想传统 王门
- 下载次数:0 在线阅读:2
- 朝鲜时期阳明学的发展——以霞谷为中心的考察获取全文在线阅读
- 7
- 出 处:《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8-13,共6页
- 作 者:邢丽菊
- 基金项目: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日韩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研究”(项目编号:13AZD024)阶段性成果
- 摘 要:阳明学在韩国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自传入初期就受到以退溪为首的朝鲜大儒的批判。虽然也有学者对此持开放态度,但还是被官方定义为"异端邪说",这就导致其不能作为正统学说而立足。霞谷郑齐斗(1649~1736年)是朝鲜阳明学的集...
- 关 键 词:朝鲜 阳明学 霞谷 格物致知论 良知体用论 生理说
- 下载次数:0 在线阅读:3
- 我国音乐院校民族声乐教育的文化反思获取全文在线阅读
- 8
- 出 处:《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139-146,共8页
- 作 者:郇玖妹
- 基金项目: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高校声乐教学发展方向探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2CWYJ13)
- 摘 要:近几十年,我国音乐院校民族声乐教育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暴露出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的根源就在于文化根基的缺失。文章从儒家的"人性论"、道家的"道论"和佛教的"体用论"三个方面,论述了传统文化对于当前音乐院校民族声乐教育改革...
- 关 键 词:音乐院校 民族声乐教育 传统文化 人性论 道论 体用论
- 下载次数:1 在线阅读:2
- 中西本体论的差异与融通获取全文在线阅读
- 9
- 出 处:《江西社会科学》 中国人文科学核心期刊要览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2015年第12期18-22,共5页
- 作 者:赵锭华
-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青年项目“《华严疏钞》的文献研究”(12YJC2H302);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天台三大部》的文献与义理研究”(15NDJC096YB)
- 摘 要:中西本体论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将Ontology中的"on"译为中国哲学中的"本体",是造成后来中西哲学界对本体论问题混淆的关键。西方本体论Ontology实际上是研究"Being"或"是"的学问,强调从现象界中分离出...
- 关 键 词:本体论 Ontology 体用论 中西哲学沟通
- 下载次数:6 在线阅读:10